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夏邑车站镇概况

发表时间:2015-09-17 11:30

车 站 镇

车站镇位于夏邑北边缘,南与李集镇相邻,西北与虞城县接壤,东和东南与杨集镇、王集镇毗连,北临310国道,陇海铁路穿越而过,境内建有夏邑县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30个行政村:车站、秦院、良种场、朱楼、杏园、牛王固、陈洼、秦集、赵庄、王合寺楼、杨营、李公庄、吴寨、管庄、侯楼、魏楼、沈庄、老窝、老家、秦楼、王武庙、红山庙、张楼、大庄东、大庄西、小王楼、火神阁、兴龙、刘堤圈、薛庄30个行政村, 259个村民组;人口6.1万,总面积68.9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车站镇地处黄淮平原腹地,地表平坦,土质肥沃。全镇土壤皆为潮土类,自然资源条件优越,适宜多种作物生长。耕地面积6.1万亩,水浇地6.1万亩。

境内主要河流有有虬龙沟、毛河。气候温和,雨且充沛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

车站镇地处属暖温带半旱生落叶阔叶林带,这里生活着许多植物、动物。牛王固村小学院内长着一颗据传已有200多年的皂角树,属国家三级文物。皂角树高大粗壮,生长茂盛。动物基本上都是家禽、家畜,野生的动物很少,常见的麻雀、燕子、乌鸦、鹌鹑、野鸡、蛇、蛙类等。

矿藏主要有煤,属永城断褶带。

历史沿革

车站镇位于夏邑县西北部。1958年成立车站公社,1984年改为乡,1986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制为镇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流通体制改革试验点,1996年被原商丘地委、行署定为特别改革试验镇,1998年被省列为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名人和名胜古迹

纪东,19431110日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车站镇纪庄村,1961年从西安市应征入伍,先后任中央警卫团战士、班长、区队长、指导员,并多次立功受奖。1968年担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直至1976年周总理逝世。同年转业到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担任信息处长;1984年重新入伍,出任国务院办公厅警卫处长。1987年调武警总部司令部任作战勤务部长、办公室主任。1994年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授少将警衔。2002年退伍,担任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著有回忆录《难忘的八年》。

皂角树,位于车站镇牛王固村小学院内,据传已有200多年的树龄,是国家三级文物。皂角树高大粗壮,两个人手牵手都搂不过来,树身遮盖着周围方圆近20多米的地方,成了夏天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树前方,立有4快石碑,上面记载着皂角树的来历。凡是在这上过学的或者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每逢探亲回家都要到此瞻仰一番。

名优特产

以石棉为主的保温材料产品畅销全国,成为闻名全国的四大石棉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建材总厂生产的建筑颜料获省名优新特产品奖;泡沫石棉厂生产地泡沫石棉获全国保温材料好产品奖、省政府兴豫杯一等奖和地区优秀奖。豫东石棉厂生产的海泡石棉材料获1991年郑州全国科技成果交流会优秀产品奖。

特色工艺品有杨营村的根雕艺术,雕刻的花鸟、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特色农产品有食用菌、蔬菜。其中食用菌已发展标准棚近万座500万平方米,年产量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蔬菜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2003年被省农牧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基地产品辣椒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车站镇经济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1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13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4万元;财政支出7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20元。车站镇是夏邑县的北大门,是豫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经济结构多年来,我镇坚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建立基地为依托,以搞活农产品流通为重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经过车站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工作成绩斐然,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食用菌、蔬菜、果品、生猪养殖”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标准种植棚近万座500万平方米,年产量10万吨,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被国家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确认为“出口产品备案基地”,同时也带动了运输业、产品包装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围绕食用菌产业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万多人,年收入超亿元。由于成绩较为明显,车站镇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中国食用菌之乡”;200912月,被河南省食用菌协会评为“全省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同时,我镇以以秦楼等村为中心的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被省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品通过合作社订单销往全国各地。

车站镇历年来一直为市、县工业发展重镇,尤其是石棉保温建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成为全国闻名的四大石棉保温建材生产基地之一。我镇充分利用“全国石棉保温建材生产基地”这张名片做文章,在做好石棉保温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广开门路抓招商。2009年,投资3900万元的河南建兴隔热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商丘市建业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先后落地,进一步巩固了车站镇石棉保温建材行业全国龙头地位。同时,新上的富盛木业有限公司、德福利粉业有限公司投资规模大,运行效益好,带动了板材加工业、面粉加工业迅速崛起,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形成石棉保温建材、食用菌加工、板材加工、面粉加工四大主导产业链条,成为强镇富民的优势支柱产业。

车站镇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夏邑县站所在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便利,人流、物流量大,是豫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为此,我镇以打造“商贸中心城镇”为目标,先后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服装、建材、农资、农贸四个专业市场,带来了车站镇商业的繁荣。每逢集会,周边地区的的客商纷至沓来,高峰时可达到1万多人

农业经济

全镇现有食用菌加工企业60多家,其中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即中州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即鹏程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

多年来,车站镇以增强农业综合开发能力为重点,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镇共有机井1875眼,潜水泵1045台,有效灌溉面积6万亩,旱涝保收田5万亩,实际了50亩地一眼井,人均一亩水浇田。目前,车站镇共有各类农业机械640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13辆,小型拖拉机354辆,农用三轮车5841辆,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5%,分作物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8%

车站镇每年劳务输出约1万人次,年人均收入1.3万。

工业经济

重点项目建设:2009年,车站镇新上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的鑫运丰食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投资2300万元的商丘市建业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硅酸钙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投资3600万元的河南建兴隔热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镇先后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新修道路638公里,新修下水道5000;通过协调济南铁路局,争取资金500多万元,改建了地下涵道;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80万元,建起了自来水厂;新建垃圾中转站一座,冲水公厕两座,垃圾收集点4处,配备环卫专用车4辆,公共绿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投资50万元,安装了形象标识牌;开发组装了镇区前进路,新建三层以上楼房6000平方米;新建了邮政电信综合办公大楼、中心工商所、派出所、中心税务所、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供电所、文化站等机关单位。通过招商引资,引来江苏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北京宏怀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小区,目前,投资3000万元的新兴花园住宅小区及投资5000万元的富民小区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由温州人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的车站镇华联购物中心已经建成并正式营业。通过努力,镇区四纵四横八条主干道已经建成,居民区、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布局合理且具相当规模,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镇功能较为齐全,基本构成了现代化小城镇的框架。镇区面积由2000年的2.5平方公里发展到5.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1.1万人增加到2.3万人。20095月,车站镇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命名为 “城镇化发展20快乡镇”,200912月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乡镇”。

社会建设

教育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车站镇现有学校22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2所,高中1所,在校学生7426人,教师489名;义务阶段入学率100%;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310人。

文化 车站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影剧院、健身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各村也建起了文化大院。成立了腰鼓队、唢呐队,每逢重大节日,组织进行唢呐比赛。成功举办了三届文化艺术节。

卫生 车站镇现有卫生服务机构85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个,医疗诊所46个,村卫生室38个,从业人员158人。镇中心卫生院建有门诊楼2栋,病房楼2栋,共有16个科室。农民合作医疗参合率92%。认真组织开展了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没有大的疫情发生。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80万元,建起了自来水厂,解决了三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清洁家园”行动扎实开展,对农村“五乱”(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垛、粪土乱堆、禽畜乱跑)行为进行了治理。

文章分类: 车站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