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夏邑韩道口镇概况

发表时间:2015-09-17 11:26

韩 道 口 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71.3平方公里,耕地5.8万亩。

水利资源 巴清河横贯全境,王引河沿边环绕。该镇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春少雨易干旱,夏秋雨水集中,平均年降水量700毫米。自2006年以来,韩道口镇连续3年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开挖疏浚沟渠111183公里,新打机井502眼,维修旧井329眼,实现了50亩地一眼井,旱能浇、涝能排。

生物资源 韩道口镇物阜人丰,农业、林业、畜牧业、劳力等资源丰富。常年粮食总产量4.8万吨,皮棉总产量1.5万担;林木积蓄量7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近1万立方米;畜牧业蓬勃发展,是夏邑县畜牧生产先进乡镇板山羊生产基地,畜牧产值(不含附加值)为农业总产值的38%,年产优质羊肉7000吨左右;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大批劳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二、三产业领域,常年劳动力剩余量在1万人以上。

历史沿革

韩道口镇原为韩镇乡,1975年建乡。19984月撤乡设镇。

名人和名胜古迹

韩道口镇历史悠久,宋朝抗金名将韩世忠为抵御金兵入侵,曾屯兵于此,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古往今来,素以物阜人丰,商贸繁荣为邻边省、县所著称。

民间艺术

全镇共有6个锁呐艺术团,除锁呐演奏之外,还擅长于歌舞、小品、相声、豫剧清唱等艺术形式。

名优特产

前罗寨罗广阔工艺品厂位于韩道口镇前罗寨村,占地6亩,厂房10间,总投资120万元,拥有技工30人,法人代表罗广阔,主要产品有大、中、小型中国结、红灯笼,订单销售,走俏远近大、中城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经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韩道口镇人民沐浴看改革开放的春风,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尤其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各项改革逐渐成熟,农业税全面免除。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牢固树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培植经济新亮点,打造发展新优势,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了3.1亿元,与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比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6785元,与1978年人均生产总值414元相比较,年平均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万元,与1978年的3万元相比较,年均增长8%,财政支出230万元,与1978年的财政支出4万元相比较,年均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与197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5元相比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178元,与1978年的45元相比较,年均增长13%。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镇党委、政府立足于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农民从   传统的种植观念中转变过来,在保持粮食总产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订单农业,近年来,在建设4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的同时,逐步形成了面粉加工、木材加工、皮革加工、棉花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与以前相比略有增加,粮食总产47994吨,小麦单产由改革开放前的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25公斤,小麦总产由1978年的280万公斤,目前达到27134吨;棉花总产290吨,油料总产960吨,在全市、全县位居中上游。

农业综合开发 尤其是最近三年来,韩道口镇连续进行了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改善全镇农业生产条件。该镇在县农开办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全镇31个村56000亩土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三年整修硬化道路244280公里。开挖疏浚沟渠111183公里,新建桥涵316座,维修旧桥46座,实现了50亩地1眼机井,新打机井502眼,维修旧井329眼。通过采取深翻平整、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良土壤5.6万亩,良种覆盖率100%。切实达到了路相通、沟相连、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小麦单产由改革开发前的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25公斤,小麦总产由30年前的280万公斤,目前达到27134吨。

农业机械化 全镇共有大中型农机具3150台,农业综合机械化作业率100%。

劳务输出 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镇政府大力组织劳务输出,几年来,全镇每年外出打工劳动力5000余人,仅此一项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2600万元。

新农村建设 以规划为龙头促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成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胡门楼村、韩南村在完成新农村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整修硬化道路6.5公里,新建(修)桥涵20余座,配套建设了村室、文化站、学校、卫生院,村民人均增收300多元,目前正在按整体规划逐步实施。

工业经济

韩道口镇历史上工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改革开放前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1985年只有乡办砖厂2个,从业人员135人,经济效益80.5万元;综合加工厂1个,从业人员28人,经济效益1.4万元;村办砖厂1个,从业人员28人,经济效益3.7万元。1996年镇党委、政府在全县率先提出工业兴乡、以工促农的口号,把全乡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发展乡镇企业上来。近年来,新一届党委、政府通过创建平安韩镇、优化环境、招商引资等手段,使全镇经济建设、群众生活及各项社会事业走上发展快车道,韩道口镇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皮革加工、棉花加工、木材加工、化工生产、面粉加工、良种繁育等为主的六大系列产业,全镇乡镇企业目前已发展到5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坐落在韩道口镇工贸园区内的立新棉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20亩,总投资1300万元,拥有职工及技术管理人员60名,该公司年加工皮棉2500吨,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税可达480万元。工贸园区内比较好的企业还有昌盛皮革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0亩,固定资产23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拥有职工及技术管理人员20人,主要从事牛、羊皮加工,年产牛皮鞋面革6万张,年产值3000万元,年利税可达250万元。

城镇建设

在城镇建设中,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提高城镇品位。2009年争取国家资金200余万元完成卫生院门诊大楼建设,60万元完成垃圾中转站建设。投资200余万元精修贯穿西北10几个村的柏油路,新建桥梁几十处,累计资金80余万元。同时还想方设法融资,调动群众对沿线的高标准开发特别是韩镇胡门楼十里开发带,崔楼开发小区等沿线,楼房建设率50%以上,累计引民资1000余万元,建成沿街店铺约2000余间,开发区人口增加1000余人。

社会建设

教育 1985年有初中1所,学生730人,教师60人,其中民办教师22人,小学27所,学生4100人,教师210人,其中民办教师143人;现有初中3所,小学23所,教师341人,小学在校人数5977人,普通中学生在校人数2444人,职业中学在校人数103人,中招上线率居全县之首。

文化 1985年乡文化站有各类图书1200册,有乒乓球、羽毛球、宣传栏、活动室,农村有电影队4个,有豫剧、大鼓、唢呐等民间文艺组织。2010年全镇31个行政村设有线电视光缆转播站,村村实现通有线电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卫生 1985年乡卫生院占地15亩,有医务人员19人,病床15张,有村级卫生所37个,卫生人员37人;现在镇卫生院通过扩建占地20亩,有医务人员26人,其医师4人,护理师3人,药师3人,会计助理师1人。科室齐全,医术高明。

审稿:徐传民 刘东锋

文章分类: 韩道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