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夏邑县歧河乡跨世纪百岁老人董姜氏是个闲不住的人

发表时间:2015-01-15 11:08

编者按: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我市夏德兰等8名老人当选“全国健康老人”。年龄最大的老人103岁,最小的老人91岁,平均年龄达到了94.7岁,其中男性5人、女性3人。

第八届全国健康老人评选活动由中国老年体协、中国老龄协会主办,每4年举办一次。《社会周刊》从即日起开设“走访‘全国健康老人’之商丘寿星”栏目,介绍我市部分“全国健康老人”的生活情况,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共同营造“关爱老年健康,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夏邑县歧河乡青桐寺董庄村的董姜氏老人出生于1911年,是一位跨越一整个世纪的百岁老人。已经百岁高龄的她如今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性情开朗。幼年失去双亲、战争、饥荒……经历了诸多磨难后,她好像被时间忘记了,活成了十里八乡都闻名的一个“传奇”。董姜氏年轻时比较能干,嫁到董庄后,她和丈夫一起弄了个小生意,制作包子、馒头到附近几个集镇去卖。“大跃进”时期,她还成为大队里的接生员,学习了接生技术,现在村里五六十岁的人很多都是经她手接生的。

董姜氏老人现在生活还可以自理,天气好的时候她就出门逛逛,和街坊邻居聊聊天,说说笑笑,心情很好。她吃饭不挑食,现在一顿饭仍能喝下一碗汤、吃一个馒头。她的生活和村里其他普通妇女一样,如果非要总结出一些长寿秘诀的话,那就是勤活动、多吃素,以及每晚一碗鸡蛋茶。她喜欢遛弯,经常到村里各处转转,看看哪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果树结得多,每天步行不少于三公里。逢着农忙的时候,老人还帮家里干干活,剥棒子、拾柴火都不在话下。老人是从苦日子里过来的,现在生活好了,鱼肉都不缺,她却仍保持着清淡的饮食习惯,喜欢吃青菜、豆腐,只是每天晚上喜欢喝一碗鲜鸡蛋冲的鸡蛋茶。

去年,已经102岁的董姜氏给自己玄孙裁剪、缝制了一件小棉袄。今年冬天她还想再做一件,被家里人拦住了:“现在都买着穿啦,不时兴做的啦,暖和是暖和,就是穿上不贴身。”她是个闲不住的人,以前的裁缝手艺还没丢,却也没了用武之地。

董姜氏的生活很有规律。在很多城市、乡村的老人面临“空巢”危机的时候,董姜氏却和70多岁的儿媳、57岁的孙子、曾孙以及玄孙过着五代同堂的生活。“我奶奶是我们一家人的中心,都喜欢偎着她。我白天在镇上的诊所工作,晚上回老屋吃晚饭、睡觉,陪老人说话。家里有个老寿星都觉得很光荣、很高兴,村里人也都夸我们孝顺,照顾得好。”董姜氏的孙子董恒亮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