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夏邑骆集乡杨徐庄的传说

发表时间:2020-08-09 13:05作者:杨朝卿来源:夏邑孔子书院

杨徐庄的传说

                                                             

杨徐庄,位于夏邑县东北15公里,属骆集乡管辖,系该村委所在地。明朝嘉靖年间建村,距今已400多年历史。

据说,该村原名徐双庙,是徐姓聚居的村落。村东头路北有两座小庙,东边的一个是关帝庙,庙内正中坐着一尊三尺高的泥塑关爷像,丹面美髯,二目微睁,怀里抱着一把青龙偃月刀。西边的一个是土地庙,正中的土地爷慈眉善目,盘腿打坐,双手扶膝,微微欠身,好像在笑迎前来上香的香客。两座庙内的墙壁上还被一个叫李西古的老先生彩画着《桃园三结义》《观音送子》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在这两座庙宇之间,有一口水井,井旁有一青石碾。因而有徐双庙“两(庙)山夹一井,井旁有一青石碾”之说,成为该村颇为迷人的一景。徐双庙的庄名大概就来源于此。

让人不解的是,自从杨姓入住该村后,徐姓日渐雕弊,人口锐减。而杨姓日益兴旺,人口与日俱增。至今,徐姓仅剩一户。传言:徐杨两姓聚居一起犯地名——羊(杨)吃苜蓿(徐),相克使然。

这里的杨姓本是“天波杨府”的后裔杨大郎延玉公支系,与太平镇于楼村杨楼的杨姓同为一脉。位于杨楼东巴清河南岸的杨林就是他们先人的祖茔。该村至今还保留着他们祭祖的杨家祠堂。

解放前的杨徐庄,是夏邑县东北有名的村寨。一是因为庄大寨牢富人多,近二千人的村子,寨墙坚固,围壕宽阔,东西两门紧闭,寨里二十多座土楼像林立的碉堡,居高临下,俯瞰四周,再加上有三十多支步枪和两门土炮镇守,别说土匪流寇,就是国民党的还乡团也耐它莫何!二是因为出了两个传奇人物,他们不畏权贵,除暴安良,为当地百姓造福,留下不菲的口碑。

  清末出了个杨可钦,他是杨徐庄杨姓家族中一百多年来光照祖谱的人物。此人别看没什么功名,只是个教书先生,可他有胆有识,丈义执言,关键时敢于为民请命。号称“开封西施活阎王”的段广赢是他的学生。此人虽然倚仗权势,专横跋扈,但他对自己的老师分外尊敬。

有一次杨可钦有事到开封去找他,坐在一家茶馆里喝茶,正巧段大人巡视归来,府衙手持铜锣“当当当”边敲边喊:“段大人出访回来了,各家门店一律上门,一切人等回避,净街了——”茶馆老板一叠连声地催促着:“老先生,请你快些回避,段大人来了!”杨可钦像没听见似的,大腿跷到二腿上,仍在慢饮细品。净街锣一连敲了三遍,茶馆老板吓得面无血色,急忙让伙计将他架起,连推带拖请了出去,急忙插上门。老板从门缝里观望着,担心这位老翁的命运。

这时,只见一顶八抬大轿忽闪闪地过来了。茶馆老板正为这位老人捏着一把汗,谁知轿子行至跟前,只见那老头儿非但不躲,还上前大声叫道:“那不是广吗?”随即,轿子落地,段广赢下轿躬身施礼,将老人掺进轿内,然后扶着轿杆向官邸走去。茶馆老板一见,惊得张大嘴巴,啥时才说出一句:“原来这老头儿不是个凡人呀!”

可能就仗着这层关系,杨可钦在夏邑县衙门说一不二。

有一年夏天,连降暴雨,巴清河决堤,沿岸庄稼绝收,百姓衣食无着。然而,一个刚刚上任、外号叫“白吃(痴)”的县官不但不给予赈济,还加倍催收治水银款,杨徐庄的村民带头闹事,被衙门抓去十几人。杨可钦得知后,骑着毛驴一大早来到县衙门口,下了坐骑,将长袍搜起往腰里一掖,把裤腿挽到膝盖,躬下身子在衙门口里摸呀摸呀……衙门口的门警看到后,急忙上前喝问:“嗨!老头儿,大清早的你在这里摸啥摸?你可知这是县太爷的衙门!你不想活啦?唵!”他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在摸老鳖呀!不是衙门,我还不来呢!”门警一听,知道来者不善,马上回禀给县太爷。“白吃”闻听大怒,这分明是在拿我的“虾”(瞎),捉我的“鳖”呀!发威道:“给我绑了!”正在这时,县衙的师爷跑来道:“慢!那老头儿是开封段大人的恩师杨先生!”“白吃”一听,头上立马吓出了冷汗,急忙出府相迎道:“不知杨老先生驾到,有失远迎,小人无礼!该死!该死!您老有啥训示,请到客厅用茶慢慢叙谈。”

“白吃”听了杨可钦的陈述,命狱吏立即放人,并厚赈了巴清河沿岸的受灾乡民,为杨徐庄的村民争了光,为巴清河沿岸的百姓造了福。这里的人民至今还传诵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烤火还是棉柴根,闯衙门还是杨可钦!”以示对老人的怀念。   

  现代又出了个杨传珍。此人解放前曾干过国民党夏邑县第三马队队长,长得膀阔腰圆,身材魁梧,佩着军刀,跨着战马,腆着肚子,人称“杨大肚”。虽然文化不高,但他胸有韬略,疾恶如仇,为民除害,大义灭亲,受到一方赞扬。

  杨传珍有个至亲,经常会同一股土匪打家劫舍,残害乡邻;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扰乱得十里八村的乡民不得安宁,被他带人抓了就地枪决。他的一个亲侄外号“孬三”,干黑白两道,抢劫勒索,致人毙命,残害百姓,扰乱乡民,他差人将其拉去正法,为一方民众除了害。

  解放初期剿匪反霸时,从杨传珍身上查出八条人命,被政府抓去投进监狱。但后来经落实,这八条人命中没有一个是清白良民,不是土匪、恶霸,就是流氓、地痞,结果被政府宽大释放回家,八十多岁寿中正寝。

  这两个人虽然没在杨徐庄主政,但他们用自己的良心和正义为杨徐庄争得了荣誉,为一方百姓保了平安,至今被人们所传颂。



作者简介:杨朝卿,夏邑一高退休教师。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巴河烟雨》《跨越命运的栅栏》《大河涛声》《杨朝卿文选·上下卷》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