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厚重夏邑》系列之四十五“不辞长作夏邑人”

发表时间:2024-04-21 18:13作者:李萧林
不辞长作夏邑人
(文/东方一红)


这里说的不辞长作夏邑人,是指宋代理学大家程颐的九世孙程钦,他元末明初之际,为避战乱,带领家人从伊川一路南下,首先他来到徽州休宁,在此定居一段时间,感觉不是他理想中的安身之所,于是又迁往江南萧县(今安徽萧县),但是这里也不是他所向往的地方。几经辗转后,决定再次迁居,然而这一次迁居成就了“二程”圣贤后裔,定居夏邑六百余年的辉煌。
明洪武二年(1369)程钦带着家人及胞侄程严,离开萧县,再一次登上了迁居的行程,一家人浩浩荡荡从萧县出发,来到了河南夏邑。这时的夏邑,大乱初定,衰草荒榛,邑里墟无人,田宅听自所有。程钦来到城北的八吉村一带,见土壤肥沃、地势广衍,于是他带领家人仆役,披荆棘、斩蓬蒿,垦田置家,发展农业生产。后来又出资财、造庐舍、招佃客、买牛马、制农器,完空租,逐步成为了富甲乡邑的一大巨族。
若干年后,程氏后人在八吉村繁衍生息,尊程钦为夏邑始迁祖,因从萧县迁来,遂称“萧来公”。八吉村即今天的夏邑车站镇旧集村,在这里生活的程氏族人,秉承先祖“二程”理学思想的理念,恪守“忠、孝、廉、节”的家风祖训,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图片

二程圣贤裔,生息八吉村


循着“二程”圣贤后裔的足迹,走进车站镇旧集村,位于村西北方的“程氏先贤祠”进入视线,只见高大巍峨的石牌坊耸立在祠堂前侧,步入院内,分列两侧的是“立雪亭”和“春风阁”两座石质亭子。取意“程门立雪”和“如坐春风”这两个成语。正前方是一幢颇为壮观的仿古大殿,上悬“理学元宗”四个大字,殿内供奉着三尊石雕神像,自东向西分别为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和夏邑始迁祖程钦先生。立雪亭南有一白色的石臼,据传是当年先祖迁居此地时,用以舂米和捣谷物之类的炊具。祠堂对面的广场上有一照壁。整座祠堂看起来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虽为近代建筑,倒也不失古朴典雅。

一块醒目的“优免程氏杂派碑”立于大门之左,这是道光十二年(1832),由时任夏邑知县批准,为迁居夏邑的“二程”圣贤后裔子孙享受优免待遇而立。原碑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早已不知所踪,这块是2018年程氏后人为彰显祖上这一荣耀,根据祖谱记载内容复刻的新碑。

该优免碑文上记载“奥稽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旨,粲然复明,于世是孟子有功。于圣门而程夫子复有功。于孟子与圣门也!明道先生云,君子教人,有序闭异端,后可入圣道,正己以格物存心,爱物于人必有所济。伊川先生先云,颜子克己复礼,请事斯语,后之学者宜服膺,勿失因作视听,言动之箴,以自警修六礼,使人能存此事,虽幼者可使渐知礼义。两夫子立说著书,皆足辅教估民羽翼,孔孟之道有功于世道,人心神益学术治术焉。予尝因公自洛嵩,观程氏朝堂礼器低徊,留之与承祀博士谈先贤后裔,屡蒙圣恩,拔给洛邑先莹祭田,修理嵩邑祠字,改民藉为贤藉,豁除丁徭,圣恩隆渥有加,无己城曰,噫嘻嘉哉。崇儒重礼,优奖贤裔俾阁,邑知称先响道。固圣天子崇儒重道之鸿恩,亦守土者导化斯民之贵也。”

碑文结尾一段云,“辛卯冬,予承命摄篆红亭,闻程氏一族,秀业诗书,愿勤稼穑,循循礼让,有先贤遗风,乐与程氏子弟游,适有博士移开,二夫子裔自嵩徒夏者,请仿嵩治一体,优免方筹,度间诸生,程家驹贡生、程瑞轩武生、程殿琪监生、程体周、程安荣等,呈请优免,并携其族谱共阅,因准以优免,撰记以勒,是亦崇儒重礼,优奖贤裔之意云尔。”落款为“道光十二年三月毂旦,敕授文林郎知夏邑县事加五级纪录十次邹(周)撰记。”碑文及家谱上记录为“周”,但查史书记载,道光年间夏邑无“周”姓知县,只有江西人邹光曾莅夏任职,是否为后人在传抄中误将“周”为“邹”,有待进一步考证。


图片

怀着对圣贤后裔崇敬的心情打开《程氏宗谱》,据族谱记载,康熙皇帝亲自御赐的贤裔宗派十六个字“毓秀广远,相传大千,永推其业,长流万年”作为程氏的辈分排行。随着家族的代代繁衍,十六个辈字已不够用,后人便在此基础上,选拔排行“家和全孝友,丕利乐崇良,持己惟从理,斯知得其昌。”接续了二十字,使用至今。谱上赫然在目的《程氏族谱宗训》二十二条,内容为“孝顺、友爱、祭祀、忠信、廉静、礼仪、勤俭、羞恶、谦让、宜家、睦族、读书、力田、急公、溺爱、比匪、骄悍、淫昵、健讼、斗博、酗酒、胥吏”,这些祖训虽然简短,但涵盖方方面面,成为程氏一族生活处事、为官从政的准则和行为的标杆。

“二程圣贤后裔子孙以先人为榜样,在黙守“祖训二十二条”的同时,还出现了一位以孝顺闻名乡里的孝子。他叫程希桂,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字攀香,号云山。后来以子程纯绣贵,貤赠将仕郎、山东泰安州吏目,并入夏邑乡贤祠永享崇祀。他“笃亲至孝”的事迹,被收录在康熙本《夏邑县志》人物传记里,其孝子故事更被后人广为传颂。

程希桂刚刚八岁的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百药无效,情迫之下,小小年纪的程希桂听人说用自己的肉入药,可以医父亲之病,于是他偷偷的挥刀割下股肉,为父亲熬药而食,病虽有所好转,但终未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程父病故后,程希桂哀毁骨立,痛不欲生,母亲苗氏心疼的安慰他说“子果于不生,母将何依?”希桂豁然省悟,于是不再涕泣,为宽慰母亲,他俨若成人的样子撑起了领家过日子的重任。随着年龄的渐长,程希桂更加懂得孝道,凡所行事情,必先向母亲秉命然后再去办,凡母亲的饮食必亲手奉送,夜里则焚香祈祷,为母增寿,四十余年从不松懈,直至母亲八十寿终。他将母亲合葬在父茔,负土垒坟,晨曦哭奠。并在墓前筑一草庐守候在墓侧,三年不与人接触,邻里称赞其为“真孝子”。商丘大儒郭善邻专门撰写《孝行程公希桂传》一文称颂。


图片


英才程桂华,为政留民声


综观人才辈出的夏邑“二程”贤裔中,程桂华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据民国九年《夏邑县志》记载,“程桂华,字友秋,崇祯七年拔贡,入清后,官至安陆别驾。”安陆即安陆府,今位于湖北省安陆市,是由孝感市代管县级市,别驾即通判,在清朝是知府的佐贰官,主要负责辅助知府处理政务工作,属于正六品。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程桂华出生在夏邑一个较为富足的家庭,其父程文炳,为夏邑寿官,三举乡宾。少年时期的程桂华,即表现出英异的一面,其读书不倦,作文下笔千言立就。十九岁被补为博士弟子员,崇祯七年(1634)三十一岁的程桂华,以恩科选拔为贡生,考授湖北陆安府通判一职。但由于他父母年事已高,且任职路途遥远,虽然吏部多次檄文催促,他始终不忍离开年迈的父母。到了崇祯十三年(1640)遭逢世乱,寇盗疯狂侵袭,时南直隶昆山举人夏万亨到任夏邑,他临危受命,“择邑人士之谨密,而有干略者,分监各门”。意思就是说在全县选拔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协助守卫夏邑县城四门,程桂华接到任务后,和本邑绅士一起负责南门的防守,他率众严防城垣,抵御寇盗,日夜捍御城池。当时由于为防止贼寇窜入,城内戒严,城外百姓迫于安全,纷纷涌向城内,守城者疑为敌寇混入,拒绝打开城门,程桂华通过细心的查问究竟,乃是附近百姓为避难入城,于是引众人进城,数十人免遭敌害。

夏邑城北八吉村翁家堤口,旧以黄河冲突,每逢淫雨天气,泛溢为灾,程桂华心急如焚,如上堤补土,堤北居民必受其害,于是号召众人在边堤开一条引水大沟,将水引入顺流而东,永远解除了附近的水患。清朝入关后,程桂华经过了明清两朝的几番乱离之后,终于能够在家养亲教子,安享太平了。在乡里之间,他乐善好施,爱打抱不平,附近乡民遇到困难或需要寻求帮助,他为其仗义执言,讨回公道,乡民们非常感念他的恩德。

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为笼络人才,由吏部发檄文补程桂华为湖广安陆府通判,这一年,程桂华已年届八十,终于有了一个出头之日。虽然是耄龄之人,但精神矍铄,不异少壮。


图片

安陆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荆襄要地,也是湖北的重要道路交汇之处,他到达到安陆府履职通判后,正赶上吴三桂带头起兵作乱,雄霸一方。朝廷在南下平叛时,由于路途遥远,当走到安陆地界兵困马乏,程桂华积极号召当地民众拿出家中的粮草、银两资助军需,确保了平叛的胜利凯旋。在安陆当地有一彭姓兄弟俩,家财万贯,良田数顷。由于分家不公而引起诉讼,官司打了好几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属于积压多年的陈案了,官府便派程桂华前去处理,程桂华到达后,不辞鞍马劳碌,数次往返二人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化解了兄弟二人多年的恩怨,两人倍受感动,流下眼泪,从此兄弟俩和好如初。

湖北沔阳州经常湖水泛溢,淹没良田,但在落实田地减产减税的时候,当地官员欺上瞒下,屡丈不实,民众依此为苦。程桂华接到查勘命令后,认真丈量受灾面积和了解百姓意愿,,秉公为当地百姓申请了减税,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自发组织为程桂华刻制功德碑一块,树立在丰乐河畔,以歌颂程桂华的爱民之德。

康熙二十五年(1686),程桂华恭遇覃恩,被敕授为承德郎,准许以年老乞休,告老还乡。在他离任的那天,当地士民数千人攀辕泣送,大家称赞道,如程桂华这样为民的官员真是不可多得。回到家乡后的程桂华,含饴弄孙,过着悠闲的生活,直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无疾而终,享年九十四岁。

在“二程”圣贤后裔这块光彩夺目的光环笼罩下,迁居夏邑的程氏族人,奋发图强,刻苦读书,仅明清两朝就有数十人取得功名步入仕途。如勅授将仕郎、任山东泰安州吏目程纯绣;康熙壬子恩贡、授修职郎、候选教谕程子潜;康熙丁卯拔贡、应授修职郎、河南陈州府沈邱县教谕程作舟;康熙丁酉举人、乾隆元年丙辰进士、应授文林郎、候选知县程善述;乾隆庚辰恩科举人、拣选知县程噩;乾隆甲午科举人程时叙;雍正乙卯科举人、应授文林郎、拣选知县程山立;应授登仕佐郎、监生、考授州吏目程登甲;康熙庚寅恩科武举人、挑发湖北候选千总程景成,嘉庆壬午科武举人程瑞麟等,其他名列五贡的生员更是不胜枚举。


图片

岁月的长河不停地流淌,六百余年的时光过去,“二程”贤裔子孙迁居夏邑,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世事的变迁,值得欣慰的是“二程”理学思想的文化传承永恒而不变,与夏邑孔祖文化及儒家思想交辉在一起,烁烁生光。
古老的八吉村也历经沧海,与喧闹的城市街区相比,它的淳朴静谧,愈加显得珍贵。这片土地不仅是程氏家族生活的延续,更是“二程”思想文化的传承。如今居住在旧集村的圣贤后裔们, 三三两两端坐在自家门口,或做活、或闲聊,每当讲起这里的历史过往,如同打开一壶经年老酒,清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



......原创专辑·谢绝转载......


链接阅读:
《厚重夏邑》(01)上古古都溯渊源
《厚重夏邑》(02)栗树栗城栗陆氏
《厚重夏邑》(03)少康中兴纶邑地
《厚重夏邑》(04)桑林祷雨忆商汤
《厚重夏邑》(05)孔子还乡留圣迹
《厚重夏邑》(06)祖逖北伐居谯城
《厚重夏邑》(07)隋唐运河今安在
《厚重夏邑》(08)夏邑古城话今昔
《厚重古城》(09)栗城十景访旧踪
《厚重夏邑》(10)风雨沧桑大圣寺
《厚重夏邑》(11)延寿庵碑说陈陛
《厚重夏邑》(12)堌堆深深遗就迹
《厚重夏邑》(13)邑中望族大柳李
《厚重夏邑》(14)梅林村里传逸事
《厚重夏邑》(15)平当官至汉丞相
《厚重夏邑》(16)崇正书院承文脉
《厚重夏邑》(17)北宋名臣李惟清
《厚重夏邑》(18)监纪图里绘春秋
《厚重夏邑》(19)梁园遗踪牛王堌
《厚重夏邑》(20)金礼孝感枇杷洲
《厚重夏邑》(21)寻古探幽清凉山
《厚重夏邑》(22)书家王铎过夏邑
《厚重夏邑》(23)北堂眉寿杨氏坊
《厚重夏邑》(24)文字狱冤彭家屏
《厚重夏邑》(25)道教传奇王武庙
《厚重夏邑》(26)捻军首领王贯三
《厚重夏邑》(27)青铜禅寺俨今古
《厚重夏邑》(28)铁面廉吏关守箴
《厚重夏邑》(29)耆英结社十老会
《厚重夏邑》(30)阎颜至孝永感堂
《厚重夏邑》(31)文冠果树记沧桑
《厚重夏邑》(32)访古始及会亭间
《厚重夏邑》(33)杨德家住巴河岸
《厚重夏邑》(34)千古迷踪慎令碑
《厚重夏邑》(35)宦海沉浮卿贰臣
《厚重夏邑》(36)栗地迁来亚圣裔
《厚重夏邑》(37)县治北迁黄冢集
《厚重夏邑》(38)千年古郡马头镇
《厚重夏邑》(39)乾隆御笔题观止
《厚重夏邑》(40)父子清卿名世坊
《厚重夏邑》(41)西园公子彭尧谕
《厚重夏邑》(42)朱氏八世袭封侯
《厚重夏邑》(43)却忆李公树谷咏
《厚重夏邑》(44)优免碑里说贤裔





————————

资料参考:

① 清康熙本《夏邑县志》;

② 清乾隆本《程氏宗谱》;

③ 清同治本《程氏宗谱》

④ 民国九年本《夏邑县志》;

⑤ 民国二十五年《程氏宗谱》:

其他网络资料和史料记载等。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东方一红,本名李萧林,字亦耕。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商丘市作协、书协、摄协会员、理事,夏邑县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县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2020年被授予商丘市“杰出文艺人才奖”。业余爱好摄影、书法、诗词、文学等,知名摄影家、作家、诗人。

QQ/微信:273361666

电子信箱:dfyh2466@163.com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