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亭镇概况发表时间:2015-09-17 10:50来源:审稿:郝 峰 韩庆领 会 亭 镇?xml:namespace> 会亭镇隶属夏邑县,位于县城南?xml:namespace>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该镇有耕地5.9万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 水利资源 该镇水域面积 生物资源 该镇植物资源主要为农作物、经济林,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林业以速生杨为主;动物资源主要为家畜、家禽。 矿产资源 该镇矿产资源较为匮乏,仅有少量煤分布,但因埋藏深,煤层浅,不具备开采价值。 历史沿革 会亭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春秋时称黍邱亭,会亭之名来源于“议事亭”,相传此亭是西汉时地方官员开会议事的地方,当时有“东有‘造律台’,西有‘议事亭’”之说,故名“会亭”。北宋时置会亭镇,明设驿站,称会亭铺,清咸丰年间属永(永城)、夏(夏邑)、归德(今商丘)三县共管,又称“三合县”,是享誉久远的历史名镇、文化大镇、经济强镇、商贸重镇。 名人和名胜古迹 名人 程利国 1956年生,会亭镇马庙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高级经济师,夏邑县淮海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他的带领下,夏邑县淮海铸造有限公司(原夏邑县淮海铸造厂)由一个亏损200多万元的镇办小厂发展成为固定资产5.6亿、员工2600多人、年创利税3000万元的现代化企业,公司入选河南省民营企业50强,成为河南省最大的铸件出口企业。程利国先后当选为夏邑县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夏邑县商会会长、商丘市第一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名胜古迹 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在会亭镇区南部横穿而过,夏邑八景之一《会亭春霁》即出于此。目前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已经申遗成功。镇区内原有八卦寨、桃园三牌坊、歇马亭及百孔寺、南大寺、北大寺、天齐庙、茶庵庙等历史遗迹,在文革期间均遭破坏。 地方文化 王庄唢呐 该镇王庄(属王刘庄村)唢呐演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该镇及周边较有名气。现从事唢呐演奏的有30多人。 会亭镇原有部分大鼓、柳琴、坠子等艺人,但由于市场萎缩、缺乏传承等原因,现已绝迹。 名优特产 铸件 夏邑县淮海铸造有限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造型加工设备和理化检测设备,生产的铸件产品包括管道配件、消防配件、阀门配件、汽车配件、农机配件、体育器材等六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产品出口到美国、西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铸件出口量位居河南省同类企业第一位、全国同类企业第五位。2009年,该公司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先后与比亚迪集团、奇瑞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供货关系。 打火机 该镇的打火机产业具有年产塑料外壳打火机30亿只的生产能力,其中三分之一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家。淮海新九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打火机获河南省名优产品称号,该公司成为河南省第一家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打火机生产企业。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会亭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强镇、民营富镇、商贸活镇、城建靓镇、和谐建镇”的工作思路,在不断完善农业设施、稳定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工业方面形成了铸造、打火机两大主导产业和塑编、板材加工等优势产业。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4.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 经济结构 在经济发展中,该镇一、二、三产业并重,在完善农业设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2009年全镇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9%、44.4%、50.7%。 农村经济。农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9年,全镇实现粮食总产39909吨,其中生产小麦20615吨,生产玉米19294吨,单产均突破了千斤。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上世纪80、90年代,该镇注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曾大力发展过林果、蔬菜等产业。本世纪以来,该镇调整农业发展战略,把农业生产的重点放在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品质上来,近几年通过良种补贴的方式,发展优质小麦5万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 该镇农业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板材加工、面粉加工、牛羊肉加工等方面,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世通谷物贸易公司、清真肉联厂等企业。 农业综合开发 该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在王酒店等村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开发面积1.6万亩。之后该镇采取农民出工,政府补贴等形式,掀起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高潮,到2009年,全镇共有机井1216眼,使98%的耕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 农业机械化 2009年,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0万千瓦,柴油机、脱粒机等农用机械逐步淘汰,大型农机逐步增多,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秸杆还田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发展到86台,低速汽车439辆,三轮汽车3259辆。全镇农业机械化水平达97%以上。 劳动力转移就业 近几年来,该镇把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全镇收入的重要手段,全镇发展各类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镇企业从业人员28370人,多为本镇及周边乡镇农民。全镇外出打工人员规模不大,均为自发组织或者由职业技术学校统一外派,主要去向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约为6200多人。 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该镇十里铺、刘齐炉两个村为商丘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十里铺村以板材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现有板材加工企业37家,从业人员1386人,年产值6200多万元;刘齐炉村以铸造业为主导产业,共有铸造、机加工企业42家,从业人员1092人,年产值6800多万元。十里铺村采取统一建房,引导群众逐步向规划的住宅区集中:刘齐炉村由商丘市交通局等单位投资50万元,新修水泥路1800多米,划出了铸造小区,引导原有企业向小区内搬迁,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竞争力。目前,全镇35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水泥路)、通有线电视、通电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显著改善。 工业经济 该镇把“工业强镇、民营富镇”作为发展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几年来共引进资金10多亿元,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00多家,使全镇企业达到400多家,形成了铸造、火机两大主导产业和板材加工、塑料化工等优势行业。淮海铸造有限公司铸件出口量居河南省同行业第一、全国第五。2009年,该公司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与比亚迪、奇瑞等国内知名企业取得了稳定的供货关系。打火机行业拥有24家打火机配件生产、成品组装企业,年产打火机30亿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2008年,以该镇为依托,夏邑县分别被中国铸造协会、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铸件出口基地”、“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的称号。 城镇建设 该镇以被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为契机,先后投入资金6亿多元用于城镇建设,拓宽新修了政府路、北京路、南京路、上海路、淮海大道、文化路、乡镇企业城、花园街等12条宽 社会事业 教育 2009年全镇共有中小学校28所,220个教学班,教职员工409名,在校学生7325名。另全镇还有幼儿园8所,教职员工46名,入园儿童1121名。全镇义务教育入学率100%。 文化 2009年,该镇投资50多万元新建了文化服务中心大楼,高标准建设了6个村的农家书屋,建成了11个文化资源共享村,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先进设施,35个村均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全镇镇组建民间文化团体19个,定期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06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卫生 2009年,镇卫生院有职工54人,床位50张,并配备有CT、彩超、胃镜、血气分析仪等先进的诊疗设备,被卫生部命名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百佳乡镇卫生院。全镇有村级卫生室、诊所52家,乡村医生76名,基本实现了全民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标准。新农合事业发展良好,2009年参合率为98%。强化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疾病及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没有发生流行疾病、传染病的爆发。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莲花台、张楼、大杨庄、十里铺和镇区共12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重点解决农村的“五乱”问题,保持了镇村环境的卫生。2006年该镇被河南省命名为“省级卫生镇”,2009年通过了复检。 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引导淮海铸造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推进节能降耗。强化土地资源管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双赢。坚持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环境。2009年,被商丘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商丘市绿化模范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