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夏邑这个爱岗敬业的老师,谁认识?发表时间:2020-03-17 09:24
商丘市文明办 2020年3月16日 1.郭义功,男,夏邑县高级中学教师。扎根一线教学数十载,三尺讲台兢兢业业,身患重病无怨无悔,换得桃李满天下。 主要事迹:任教以来,郭义功始终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信条,他对学生严而有度,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2019年4月,郭义功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20天,他就重新站上了讲台,因为身体虚弱,只能用扩音器给学生上课,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郭义功连续多年担任夏邑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带领学科组多次获得先进教研组称号;连续20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所教学生有20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他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中学生学习情况自我测查》《高中化学同步训练》《新课标化学实验报告册》《高中化学小问题》等教学辅导用书。在《中学生学习报》《河南招生报》《数理化学习》《化学教学与实验》等报刊发表理论研讨文章多篇。主持研究的省级教育科研课题获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商丘市首届名师、商丘市化学优质课教师、商丘市实验优质课教师、商丘市骨干教师、河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2.齐素静,女,睢县审计局驻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带着感情来扶贫,蹲下身、扎下根,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中,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群众信任,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主要事迹:自2015年10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齐素静时刻把脱贫攻坚工作装在心中,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她都尽一切努力去办,干出了扎扎实实的业绩,让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理出了“党建立村、扶贫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乔寨村脱贫和发展方向。四年多来,在齐素静的努力下,乔寨村新修村内外道路6628米,下水道950米,打机井15眼、修建桥涵6座、铺设地埋线50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一个,群众出行难、浇地难和污水乱倒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新建200千伏村级光伏电站一座,并于2017年12月并网,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就能用之于民,设置村公益岗位,11户贫困户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农村电网改造7150米,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新建300平方米脱贫车间一座,加工安装断桥铝门窗,安排贫困人口25人;新建120㎡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公厕一所,文化广场2处,配套健身器材20件,党群活动中心一个;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和贫困户六改一增工程,申请实施了500亩油料倍增计划项目,享受国家补贴10.5万元,27500斤优质花生种子全部发放到乔寨群众手中,群众年增收30余万元。落实种植业、养殖业、转移就业、脱贫成效奖等奖补政策达80多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2018年齐素静荣登“商丘好人榜”。 3.洪大勇,男,商丘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入伍十八年,为商丘人民服务十八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商丘的消防事业。 主要事迹:2001年,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军旅生活的憧憬,洪大勇应征入伍。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刻苦训练,2006年,洪大勇因业务技能突出被任命为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平日里,他是同志们的老大哥、好兄长;训练场,他是要求最严、最高的教员。在他的感染和帮助下,战友们身上都透着一股“正能量”,健康、积极、乐观、向上。工作中,洪大勇处处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管是训练中,还是实战中,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商丘服役十八年来从未回家过过一次春节,兢兢业业为商丘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2017年9月,岳父岳母发生车祸,洪大勇休了20天假赶回家处理,事情还没处理完就接到了战备命令,他二话没说,及时赶回部队。在18年的消防战士生涯中,洪大勇共参与灭火救援6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5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财产损失2000多万元。2008年、2009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4.杨增战,男,武警商丘支队勤务保障大队信息情报站站长兼助理工程师。立足岗位做贡献,不畏生死救人质,军事政工双优秀,一专多能好参谋。 主要事迹:自入伍以来,杨增战同志立足本职、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主动作为,多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解决急难险重问题,受到各级领导和官兵好评。在执勤处突一线,他是无所畏惧的勇士。2008年在处置商丘“12.2”“12.6”劫持人质事件时,面对持械或爆炸物嫌疑人,该同志不畏生死、勇猛突击,第一个冲入院内,在战友的配合下,制服了嫌疑人,解救了人质。2017年12月,在参加第四季度魔鬼周训练时,由于该同志发现情况及时,预判形势准确,临机处置得当,成功避免了一起车辆事故。在生活中,他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榜样。不管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不管是从事军事还是政工,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保持初心履行使命,默默无闻、踏实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他结合实际注重融合,创造性的提出实践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有力促进了党建带全面建设;他经常深入基层巡查指导,手把手谈心交流,给基层理思路、教方法;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新时代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积极为党委决策建言献策,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 5.王根柱,男,85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土园村村民。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热爱文学,笔耕不辍,一生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被誉为黄土地里的“金疙瘩”。 主要事迹:王根柱1950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师多年。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陆续出版《县长拾粪》等短篇小说集多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如今,王根柱已至耄耋之年,依然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对文学的执着。2016年,王根柱创作的电影剧本《花木兰正传》在《电影文学》发表,受到一致好评。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对王根柱作出高度评价,他指出,王根柱老先生的作品扎根田野,充分反映当代农村发展的火热场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体现了对文化的执着和坚定,王根柱老先生身上散发着文化自信和道德力量,他对推进商丘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王根柱荣登“商丘好人榜”。 6.王涛,男,商丘市公安局网安技侦支队民警。为尽早破案连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为技侦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主要事迹:王涛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忠诚履职,先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330余起,其中命案72起,涉黑恶案件1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10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2019年4月11日晚7时许,工作一天的王涛赶赴夏邑,参加一重大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一直忙至12日凌晨5时,而后返回市公安局网安技侦支队继续对数据进行紧张分析。12日中午12点25分左右,王涛呼吸异常瘫倒在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他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全市公安干警。王涛被评为2019年度“商丘好人”。 7.刘志,男,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扎根一线无怨无悔,侦破案件尽心尽力,连续奋战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英勇牺牲。 主要事迹:自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志扎根一线29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嫉恶如仇,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参与侦破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1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人,调解疑难案件260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8年7月6日15时35分,为尽快突破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刘志连续奋战48小时,终因劳累过度,猝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将年龄永远定格在了48岁。 8.魏海玲,女,商丘市公安局看守所女子监区管教民警。长期坚守在监管一线,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感化一个个迷途的灵魂,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主要事迹:1990年3月,凭着对公安的热爱,魏海玲放弃了相对轻松的机关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当时看守所缺少女管教,魏海玲再次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监管民警。在此后26年的监管一线工作中,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奉献,埋头苦干,从监管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岗位尖兵”,并用母亲般的大爱唤醒一个个迷途的灵魂,被在押人员称为知冷知热的“母亲”,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能解“疑难杂症”的专家。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2017年6月底,已患高血压、心脏病多年的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后经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6月26日,躺在病床上的魏海玲还忍着剧痛再三央求丈夫刘志办理出院手续,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把自己剩余的最后一点工作做好,2018年初,魏海玲去世。 1.杨克周,男,宁陵县阳驿乡袁楼村村民。外省务工,勇救落水女子,让“商丘好人”的壮举又一次感动全国,让“商丘人好”的美名又一次在全国叫响。 主要事迹:2018年5月6日,杨克周在江苏省江阴市务工时,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河中,救起命悬一线的溺水妇女。救人上岸之后,他没有张扬,转身离开。杨克周见义勇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感动了许多群众。2018年9月,他被授予“商丘好人”荣誉称号。2019年1月18日,返乡回家过年的杨克周夫妇去宁陵县医院探望病人,捡到了一部苹果手机,为寻找失主,他在原地等待10个小时。他用拾金不昧的行动再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2.刘友志,男,民权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危难之时显身手,临危不惧频勇为,20天从死神手中救下6人,在中原大地传为佳话。 主要事迹:2018年9月24日下午2时许,刘友志路过民权县鲲鹏湖任庄段时,见到一个老汉托着一个孩子,正在湖中挣扎,刘友志顺手拿起车里的钓鱼竿,飞奔到湖边,用钓鱼竿巧妙救出了宁陵县柳河镇张经济爷孙俩。巧合的是,7天前也是这个地点,刘友志还救过两名落水女青年。10月6日下午六点左右,刘友志同样在鲲鹏湖与他人携手一起又救出不慎落水的田永民、王梅夫妇,在被河南卫视《新闻联播》《新闻365栏目》和当地媒体报道后,刘友志20天内从鲲鹏湖救出六人的事迹,传遍了中原大地。2018年刘友志荣登“商丘好人榜”。 3.张鹏,男,国网河南电力公司虞城县供电公司职工。面对突发状况冷静沉着,果断处置,奋不顾身,连救5人。 主要事迹:2018年6月11日11时40分, 国网河南商丘虞城供电公司员工张鹏和同事贾伟、宋涛三人完成线路巡查工作返回途中,在203省道77公里+350米处,突然发现对面高速行驶的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有异样,眼看该车撞断行道树后冲入河道。“不好,出事了,快打110和120,喊救护车!”张鹏一边提醒同事,一边紧急停车,急忙向落水车辆飞跑,事发现场一片狼藉,轿车四轮朝天,整个车身全部没入在浑浊的河水中。救人要紧!张鹏顾不上脱去衣服和鞋子,率先冲入水中。在2米多深的污水中,摸索着拿出木杠,将车辆玻璃砸烂,把被困在车内的5名司乘人员全部救出。由于处置得当,抢救及时,4名被困人员并无大碍,一名处于昏迷状态人员被随后赶到的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车祸无情人有情,车上司乘人员成功获救,此事在当地的微信朋友圈中被大家广为转发,对张鹏及参与救人者纷纷点赞。2018年张鹏荣登“商丘好人榜”。 4.李培松,男,商丘市邮政分公司职工。11年如一日参加水上义务救援行动,多次跨省救援;义务宣讲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超百场;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成为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志愿者。勇字当先,仁心善举。 主要事迹:2008年6月,李培松加入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11年来,他参加救援120多次,打捞溺水者遗体12具,打捞出汽车、沉船等群众财物价值200多万元,多次跨省到山东等周边地市救援,使“商丘好人”精神名扬齐鲁大地。李培松积极参加水上安全知识讲座,是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唯一一名一年中讲座超百场的队员,累计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150多万张。工作之余,李培松多次去敬老院、孤儿院做义工,2014年登记成为人体器官与遗体捐献志愿者,2015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李培松的父母长年卧床,父亲更因脑血栓造成偏瘫、失语,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即便如此,包括父母在内的家人都很支持他参加义务救援和公益活动。2014年,李培松被评为“商丘市优秀青年志愿者”,2016年被评为“商丘市学雷锋标兵”,多次被救援队授予“救援能手”和“优秀队员”称号。 5.张本杰,男,睢县尚屯镇梁庄村人。面对凛冽的寒风、刺骨的河水,绝望的一家人,64岁的张本杰毫不犹豫脱下棉衣跳入冰冷的水库,挽救了一家三口的性命,老当益壮,后生榜样。 主要事迹:2019年1月23号的下午,气温只有-1oC,正在水库附近干活的张本杰老人听到有人喊了一声救命, 马上出来寻找,看到水库中有三个人一起一伏,拼命挣扎,张本杰顾不上多想,在凛冽的寒风中脱下棉袄就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水库救人,在后来陆续赶来的周围群众的帮助下,经过半个小时的奋力施救,三个落水者成功获救,体力透支的张本杰在岸边休息了一会便独自离开。据后来了解,三个落水者系父子关系,开封陈留人,两个孩子小的9岁,大的12岁,父亲吴树涛在睢县打工,当天孩子在水库边玩,不慎落水后,父亲跳入营救同样溺水,紧要关头,张本杰不顾生死,挽救了一家三口的生命。2019年张本杰荣登“商丘好人榜”。 6.陈威,男,商丘市示范区商务中心区城管执法中队队长。退伍不褪色,关键时刻冲得上去,不顾自己感冒发烧,巡逻途中勇救落水妇女。 主要事迹:陈威2002年12月份入伍,2016年7月到商丘市日月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工作,现任商务中心区城管执法中队队长。2017年7月31日下午16点左右,陈威同志带病对景区进行巡逻,当他带领队员巡逻至九曲桥东侧时,忽然听见水面有人大声呼喊“救命”,陈威循着声音发现在距离岸边大概五六十米的地方,朦胧中看见水面有人双手拍打着水面一浮一沉,眼看就要沉入水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威凭借部队多年锻炼处的处突经验,一边安排同行队员拨打120急救电话,一边不顾自己感冒发烧,迅速跳入水中,游向落水人,抓住落水人后,陈威明显感到落水人体力已经透支,再晚一刻施救后果不堪设想,他咬紧牙关奋力拖住落水人往岸边游去。在此时,120救护车也赶到现场,经医护人员确认落水妇女没有生命危险时,陈威同志这才放心的离开。 7.张志贤,男,永城市高庄镇张大厂村村民。外出打工的商丘小伙张志贤奋力施救落水老人,用生命彰显了豫东人民的侠肝义胆,诠释了舍己为人的人间大爱。 主要事迹:张志贤2001年1月出生在永城市高庄镇张大厂村,他阳光开朗,平时乐于助人、拾金不昧,是大家眼中的好小伙。2019年12月31日,张志贤在安徽省黄集村亲戚家的养鸡场帮忙,下午5时许,当他来到濉溪县沱河边冲洗垫子时,突然听到从河堤上传来呼喊声,他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出事地点,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勇救落水老人,老人得救了,可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9岁。2020年1月2日,永城市人民政府追授张志贤“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1月4日,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追授张志贤同志2019年度“商丘好人”荣誉称号,2月26日,商丘市人民政府追授张志贤“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干部群众向他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精神。 1.边巧云,女,民权县庄子镇边庄村曹庄村农民。育侄女成才含辛茹苦 替亡夫还债诚信如金。 主要事迹:边巧云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精明能干,儿子懂事听话,老人通情达理,一家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其乐融融。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丈夫猝然离世,留下了两个未成家的儿子,一个正在上学的侄女,两个年届耄耋之年的老人和数十万元的外债。面对丈夫的突然离世,她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切。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她痛定思痛,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儿子成家、侄女上学、伺候老人的重担。弟弟早逝,弟媳改嫁,撇下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不是亲娘胜似亲娘,一把屎一把尿,把侄女拉扯大,供其上学。公公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端水喂药,擦身洗脚,擦屎刮尿,关怀备至,悉心照料,三次把公公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面对丈夫留下的巨额债务,她打紧开支,一分一厘地积攒偿还债务。在公婆面前她是一个好儿媳,在儿子眼里她是一个好母亲,在侄女心中她是一个好婶子,在邻里心中她是一个女强人。2018年6月边巧云入围中国好人诚实守信候选人,2018年被评为“河南好人”。 2.赵庆民,男,民权县北关镇李馆东村人。继承父亲遗志,自觉承担起看护烈士墓的重任,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将抗战遗址修缮扩展,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教育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群众。 主要事迹:其父赵松武曾经获得“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感动商丘人物”等荣誉称号,赵松武老人感恩老连长打“鬼子”,自愿为其守墓25年,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赵松武老人2016年去世后,赵庆民遵照父亲遗愿,看护烈士墓,继续陪伴父亲的战友。为看护好这一段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地道战遗址,使红色遗迹一代一代往下传,他不嫌苦不嫌累,从未提任何条件,坚持吃住在地道遗址内,清扫墓碑,打扫卫生,下地道巡逻检查,他自己无偿主动新疏通地道200余米,对地道口、转盘、办公室、会议室、伤员休息室、逃生密道、通气口、牛槽出口、磨盘出口等遗迹进行了修缮。在他的努力和提议下,修建李馆地道抗日遗址纪念馆也列入了日程,连接地道遗址与211省道的公路也即将开修。省内以及山东、河北等地的越来越多的群众到此参观,缅怀先烈,重温历史;附近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来此扫墓形成了惯例。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2016年11月赵庆民被授予诚实守信“商丘好人”称号;2018年1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 1.郭义功,男,夏邑县高级中学教师。扎根一线教学数十载,三尺讲台兢兢业业,身患重病无怨无悔,换得桃李满天下。 主要事迹:任教以来,郭义功始终把“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辅导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工作的信条,他对学生严而有度,关心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2019年4月,郭义功确诊为甲状腺癌,术后20天,他就重新站上了讲台,因为身体虚弱,只能用扩音器给学生上课,他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动了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郭义功连续多年担任夏邑高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带领学科组多次获得先进教研组称号;连续20多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所教学生有20多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他主编或参与编写了《中学生学习情况自我测查》《高中化学同步训练》《新课标化学实验报告册》《高中化学小问题》等教学辅导用书。在《中学生学习报》《河南招生报》《数理化学习》《化学教学与实验》等报刊发表理论研讨文章多篇。主持研究的省级教育科研课题获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商丘市首届名师、商丘市化学优质课教师、商丘市实验优质课教师、商丘市骨干教师、河南省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教师。 2.齐素静,女,睢县审计局驻周堂镇乔寨村第一书记。带着感情来扶贫,蹲下身、扎下根,一心扑在驻村工作中,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赢得了群众信任,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主要事迹:自2015年10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齐素静时刻把脱贫攻坚工作装在心中,只要是群众需要的,她都尽一切努力去办,干出了扎扎实实的业绩,让昔日的贫困村旧貌换新颜。通过认真的调研分析,理出了“党建立村、扶贫富村、旅游兴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乔寨村脱贫和发展方向。四年多来,在齐素静的努力下,乔寨村新修村内外道路6628米,下水道950米,打机井15眼、修建桥涵6座、铺设地埋线5000米,新建污水处理站一个,群众出行难、浇地难和污水乱倒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新建200千伏村级光伏电站一座,并于2017年12月并网,填补了村集体经济的空白,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就能用之于民,设置村公益岗位,11户贫困户不出村就能增加收入。农村电网改造7150米,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新建300平方米脱贫车间一座,加工安装断桥铝门窗,安排贫困人口25人;新建120㎡标准化卫生室一所,公厕一所,文化广场2处,配套健身器材20件,党群活动中心一个;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治理和贫困户六改一增工程,申请实施了500亩油料倍增计划项目,享受国家补贴10.5万元,27500斤优质花生种子全部发放到乔寨群众手中,群众年增收30余万元。落实种植业、养殖业、转移就业、脱贫成效奖等奖补政策达80多万元,大大激发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勤劳致富、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2018年齐素静荣登“商丘好人榜”。 3.洪大勇,男,商丘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入伍十八年,为商丘人民服务十八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商丘的消防事业。 主要事迹:2001年,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对军旅生活的憧憬,洪大勇应征入伍。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刻苦训练,2006年,洪大勇因业务技能突出被任命为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平日里,他是同志们的老大哥、好兄长;训练场,他是要求最严、最高的教员。在他的感染和帮助下,战友们身上都透着一股“正能量”,健康、积极、乐观、向上。工作中,洪大勇处处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管是训练中,还是实战中,他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商丘服役十八年来从未回家过过一次春节,兢兢业业为商丘消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2017年9月,岳父岳母发生车祸,洪大勇休了20天假赶回家处理,事情还没处理完就接到了战备命令,他二话没说,及时赶回部队。在18年的消防战士生涯中,洪大勇共参与灭火救援600余次,抢救被困群众5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挽回经济财产损失2000多万元。2008年、2009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得嘉奖及优秀共产党员表彰。 4.杨增战,男,武警商丘支队勤务保障大队信息情报站站长兼助理工程师。立足岗位做贡献,不畏生死救人质,军事政工双优秀,一专多能好参谋。 主要事迹:自入伍以来,杨增战同志立足本职、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主动作为,多次参与处置突发事件、解决急难险重问题,受到各级领导和官兵好评。在执勤处突一线,他是无所畏惧的勇士。2008年在处置商丘“12.2”“12.6”劫持人质事件时,面对持械或爆炸物嫌疑人,该同志不畏生死、勇猛突击,第一个冲入院内,在战友的配合下,制服了嫌疑人,解救了人质。2017年12月,在参加第四季度魔鬼周训练时,由于该同志发现情况及时,预判形势准确,临机处置得当,成功避免了一起车辆事故。在生活中,他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榜样。不管是在基层还是在机关,不管是从事军事还是政工,也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保持初心履行使命,默默无闻、踏实工作,高标准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他结合实际注重融合,创造性的提出实践了许多新思路新方法,有力促进了党建带全面建设;他经常深入基层巡查指导,手把手谈心交流,给基层理思路、教方法;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刻苦钻研新时代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积极为党委决策建言献策,多次在报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 5.王根柱,男,85岁,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土园村村民。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热爱文学,笔耕不辍,一生坚持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被誉为黄土地里的“金疙瘩”。 主要事迹:王根柱1950年毕业于商丘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师多年。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陆续出版《县长拾粪》等短篇小说集多部。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发表电影文学剧本《钢珠飞车》《康庄大道》,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如今,王根柱已至耄耋之年,依然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着对文学的执着。2016年,王根柱创作的电影剧本《花木兰正传》在《电影文学》发表,受到一致好评。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对王根柱作出高度评价,他指出,王根柱老先生的作品扎根田野,充分反映当代农村发展的火热场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体现了对文化的执着和坚定,王根柱老先生身上散发着文化自信和道德力量,他对推进商丘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王根柱荣登“商丘好人榜”。 6.王涛,男,商丘市公安局网安技侦支队民警。为尽早破案连夜奋战,超负荷工作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为技侦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主要事迹:王涛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忠诚履职,先后侦办各类刑事案件330余起,其中命案72起,涉黑恶案件14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10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2019年4月11日晚7时许,工作一天的王涛赶赴夏邑,参加一重大刑事案件侦破工作,一直忙至12日凌晨5时,而后返回市公安局网安技侦支队继续对数据进行紧张分析。12日中午12点25分左右,王涛呼吸异常瘫倒在地,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他敬业奉献的精神感动着全市公安干警。王涛被评为2019年度“商丘好人”。 7.刘志,男,商丘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扎根一线无怨无悔,侦破案件尽心尽力,连续奋战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英勇牺牲。 主要事迹:自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刘志扎根一线29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嫉恶如仇,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参与侦破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15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9人,调解疑难案件260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2018年7月6日15时35分,为尽快突破一起交通事故逃逸案,刘志连续奋战48小时,终因劳累过度,猝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将年龄永远定格在了48岁。 8.魏海玲,女,商丘市公安局看守所女子监区管教民警。长期坚守在监管一线,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感化一个个迷途的灵魂,积劳成疾,不幸逝世。 主要事迹:1990年3月,凭着对公安的热爱,魏海玲放弃了相对轻松的机关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当时看守所缺少女管教,魏海玲再次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监管民警。在此后26年的监管一线工作中,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敬业奉献,埋头苦干,从监管工作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岗位尖兵”,并用母亲般的大爱唤醒一个个迷途的灵魂,被在押人员称为知冷知热的“母亲”,被领导和同事们称为能解“疑难杂症”的专家。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2017年6月底,已患高血压、心脏病多年的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后经医院诊断为肝癌晚期,6月26日,躺在病床上的魏海玲还忍着剧痛再三央求丈夫刘志办理出院手续,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把自己剩余的最后一点工作做好,2018年初,魏海玲去世。 1.王亚丽,女,宁陵县石桥镇郭老家村村民。丈夫遇难悉心照顾患病公公,“入赘并对老人好”成再婚唯一要求。 主要事迹:2004年,王亚丽经人介绍嫁给了孔凡贞的独子孔令华,婚后育有一对儿女,王亚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丈夫外出务工,夫妻恩爱,家庭和睦。2011年7月,厄运突然降临这个幸福的家庭,一场事故夺去了丈夫孔令华的生命。公公孔凡贞患有糖尿病,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痛失独子,病情恶化。厄运和磨难让王亚丽坚强起来,她用瘦小的身体支撑起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她把一对幼子托付给娘家,自己每天守在公公的病床前伺候,做饭喂药,端屎端尿,还要利用空闲时间耕种家里的8亩田地。看着王亚丽生活艰难,亲戚邻居纷纷上门为她说媒,王亚丽都摇头拒绝了。孔凡贞老人也劝儿媳改嫁,王亚丽考虑再三,说出了自己的征婚条件,唯一的要求是男方必须倒插门当女婿,和她一起照顾老人孩子。王亚丽只是一位普通农妇,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真谛。2019年王亚丽荣登“商丘好人榜”。 2.刘秀梅,女,河南省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张堂村村民。自1996年丈夫韩金河瘫痪在床后,她一人悉心照顾丈夫、抚养三个子女二十三年。8000多个日夜,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人竭力面对生活的苦难、弱肩勇敢挑起家庭的重担。 主要事迹:1981年刘秀梅从商丘市周集乡叶宋楼村嫁入张堂村委会公集村。1996年清明前夕,丈夫韩金河随着村里的建筑队出去打工建房。不慎从二层脚手架上滑落,重重地摔在棱角尖锐的砖块上。她带着丈夫跑遍了商丘、山东等周边医院,四处求医,命保住了,但高位截瘫却无力回天。从此,韩金河胸部往下全部瘫痪,只能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儿子14岁,大女儿10岁,小女儿才8岁。她望望一脸痛苦的丈夫,回头看看因惶恐而抽泣的孩子,再瞅一瞅一贫如洗的家。她突然从不停访医治病的焦急紧张中反映过来“天塌了”。突如其来的横祸,让刘秀梅开始了23年的“超负荷运转”。她每天天不亮起床,做一日三餐,给丈夫穿衣、洗脸,喊醒孩子吃饭。然后,喂鸡喂猪,打扫庭院,还要挤时间下地薅草、打药。晚上等孩子们睡着,照顾丈夫睡下,她还要洗衣服、缝缝补补、收拾家务。农忙时节,她还要去地里,整晚的干农活。刘秀梅是丈夫和孩子的靠山,是家庭的顶梁柱,在她的身上闪烁着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村女性耀眼的光芒。 3.姜长钊,男,商丘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三大队科员。面对患病妻子不离不弃,倾尽所有坚持治疗,无微不至关爱照顾,用真爱诠释“情比金坚”。 主要事迹:2005年,姜长钊妻子被查出患上了慢性肾衰竭,如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最后就是尿毒症。为了给妻子看病,姜长钊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带着妻子到郑州、西安等知名医院救治。看着躺在床上泪眼婆娑的妻子,想着年幼的儿子,姜长钊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14年来,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这几年,妻子病情持续恶化,全身浮肿,脚连袜子都穿不上,身体虚弱到走路喘气都困难。面对每周的身体复查,身高1米7,体重不到120斤的姜长钊,艰难的背着妻子,从四楼来回上下4次。妻子病重时,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姜长钊一个人身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姜长钊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姜长钊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给妻子。他每天与妻子谈心,给她鼓励,让妻子竖立坚持下去的信心。他的不离不弃,不但感动了妻子,而且也感动了身边的每个人。 4.楚献丽,女,睢县涧岗乡黄大庄村村民。作为侄媳妇,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患严重自闭症的大伯,不是女儿胜似女儿,让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享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温暖,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一致称赞。 主要事迹:1987年,楚献丽嫁到睢县涧岗乡黄大庄村,成为黄正法的侄媳妇。由于黄正法精神失常,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几十年来不和任何人话说,谁也别想靠近半步。父母姐弟相继离世后,他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楚献丽了解到大伯的情况后,主动提出赡养照顾大伯,在亲人的反对声中,她毅然决然地走近这个孤苦的老人,从做新媳妇的那一天起,她就走一里多路给老人送饭,起初,老人对她很是抗拒,都是等天黑以后才从桥洞里钻出来偷偷吃掉。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黄正法慢慢接受了这个每天送饭的陌生人,只要见到楚献丽到来,也会远远地望一望,主动吃饭。后来,楚献丽在自家院子的新房旁建起了一间亮亮堂堂的小屋,把大伯安顿了下来,炎热的夏天,她为老人擦身子、理头发、赶蚊虫;寒冷的冬天,她为老人缝棉衣、晒棉被、生炉火。由于长期处于自闭状态,老人总是把收拾好的屋子和床铺弄得乱七八糟,甚至异味难闻,楚献丽从来没有半点急躁情绪,总是一遍遍地重新收拾好、安顿好老人平安睡下她才放心离开。就这样,她几十年如一日,用真情和真爱温暖着这位饱经风霜的孤苦老人。周围邻居提起楚献丽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2019年楚献丽荣登“商丘好人榜”。 5.熊红梅,女,睢阳区李口镇五里杨村村民。新婚不久丈夫和婆婆接连发生车祸,接二连三的厄运没有压垮这位柔弱的女子,20年不离不弃,见证情比金坚。 主要事迹:1998年熊红梅与刘广超结婚刚刚三年,幸福的好日子被丈夫的一场车祸彻底击碎。经过抢救,丈夫捡回一条命,却成了高位截瘫,腰部以下再无知觉,生活不能自理。没多久,熊红梅的婆婆也出了车祸。之后二十年里,熊红梅一人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赡养年迈的婆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2018年,熊红梅被评为第二届睢阳区“道德模范”,并荣登“商丘好人榜”。 来源:文明商丘
文章分类:
夏邑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