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夏素梅: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近夏邑文化名人”系列)

发表时间:2022-03-30 20:25作者:杨朝卿来源:夏邑孔子书院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杨朝卿

夏素梅,一位从事36年新闻工作的老新闻工作者,一心扑在广电新闻工作上,从没做过“文学梦”,当然也没刻意涉猎到文学创作这块天地,可是到了古稀之年,她默不闻声地出版了一部长达34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罗有明正骨传奇》,享誉全国,令人震惊!为了一探究竟,笔者走近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新闻工作者。

图片

夏素梅与女儿钱华合影


夏素梅是我的一位老文友了。我们结识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我在乡下一所高中任教,她在县广播站当编辑,我有舞文弄墨的爱好,抽空写点广播稿,夏素梅曾多次编过我的稿子。后来在一次通讯员会议上我俩谋面相识了。进入80年代,我调入夏邑完中(现为夏邑一高)任教,夏素梅升任夏邑县广播站站长,我们打交道的机会多了。以后又多次一同参加县里和地区举办的通讯工作“表先会”,她是先进工作者,我是模范通讯员,加之通讯员每年都有几次下乡采访的机会,我们一块儿采访,一块儿座谈,一块儿修改稿件,于是就成了“文友”。随着交往,我对夏素梅渐渐有了深入地了解。
夏素梅原本是一名教师。1964年高中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孔庄乡大靳庄村,当了一名耕读教师,兼任小学毕业班班主任。那时教学条件特别差,没教室,借民房;没桌凳,东拼西凑,或者学生自己带。缺少老师,各门功课全由她一人执教。在那个年代,农村有高文化的人不多。她是本村第一个高中毕业生。热情极高,不怕苦不怕累。她根据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认真辅导,竭尽全力搞好教学工作。就这样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很快赶了上来,第一批毕业生升学考试时,升学率高达70%,名列全县第一,受到广大干部群众交口称赞。
1965年暑假后,她被县教育局选拔吸收为公办教师,分配到孔庄小学任教。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66年她被评为模范教师,并被县电影队挑选为电影幻灯解说员。20岁出头的她,跟随电影放映人员一起,拉着架子车,风里来雨里去,巡回到各公社映前放幻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县先进人物事迹。当她拿起话筒现场解说时,上千双眼睛一下聚焦在她的脸上。灯光下她面带微笑,端庄大方,声音甜美,吐字清晰,感情充沛,每一次解说都迎来广大观众的阵阵掌声,成了当时小有名气的人物。1967年再一次工作调动,让她成了人人羡慕的县广播站播音员。之后还担任过编辑、记者、广播站站长、电台台长、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等职。夏素梅深深爱上了广播新闻工作,一干就是36年。期间,有几次改行升迁的机会,都被她一一谢绝。但她从不后悔。
夏素梅在广播新闻战线上,工作成绩历历在目,每年都有上千篇新闻作品在全国、省、地区及本县新闻单位播报、发表。上世纪80年代,夏素梅担任夏邑县广播站站长后,她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使该县广播宣传工作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她狠抓城镇、农村通讯队伍建设,跑遍了县直各个单位和农村每个乡镇,建立通讯组织,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很快广播通讯队伍由原来以县城为主的十多名通讯员,一下子发展到近百名。新闻稿件像雪片一样,每天从四面八方飞来,彻底改变了本县新闻没有稿件报纸凑的局面,宣传质量大大提高。从此夏邑广播站一跃跨入全地区先进行列,连续18年被评为商丘地区广播宣传先进单位,奖状、锦旗挂满四壁。局领导还出席了省广播宣传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广播站被县委、县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一次,夏素梅也荣立了三等功,被奖励晋升一级工资。此外,她有近百篇优秀作品被评选为全国、省、地区好新闻,业务论文常常刊登在省业务杂志上。其中《如何抓好县级广播台、站通讯报道队伍建设》一文,被评为河南省广播电视一等奖,并在省广播电视业务研讨会上得到专家的点评。由于业务成绩突出,夏素梅被河南省广播电视技术职称评选委员会破格评为主任编辑,填补了商丘地区县级广播站没有高级职称的空白。她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先后被评为商丘地区“首届十佳记者”、河南省广播电视“优秀编辑”、中国地方广播电视“优秀记者”。
36年的广播新闻工作,给夏素梅夯实了写作基础。从此写作题材越来越广泛,写作功力越来越扎实。她常常在省、地区广播电视报刊上,以记实文学的手法发表些短作品,其中多篇被评选为好新闻。特别是荣获省、地区广播电视一等奖的《为了一位被拐卖儿童》和获二等奖的《一个特殊的寻家启事》,在广大听众中产生很大反响,并得到同行的广泛赞誉。
夏素梅虽然在广播新闻上有所成就,但从无涉猎文学作品。可当她看到本县熟悉的同志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中、长篇文学作品时,令她十分敬佩和羡慕。有时也想加入文学创作行列,可她总是瞻前顾后,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到了1993年,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闯入了夏素梅的视野。她叫罗有明,曹集乡罗楼村人。北京和平解放后,她跟丈夫随军定居北京。她有一手祖传正骨绝技,义务为部队和当地群众行医。她医德高尚,医技传奇,不知多少大医院治不好的骨伤病,到了她那里总会手到病除!全国各大媒体纷纷宣传报道。素梅看到这些文章后,不知怎的心砰然而动:罗有明是夏邑人,这么有名的正骨专家,为何我们过去没有发现呢?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职业的责任感,促使她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采访。
那次的采访很顺利,从而对罗有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罗有明是位善于言谈的老人,性格开朗,声音洪亮,哪像90高龄的老人。她出身贫苦,一生命运坎坷,谈起过去,老人潸然泪下……她幼年时家庭的困苦和成年后婚姻与生活的不幸让人为之心酸!为了调节老人的情绪,素梅有意把话题转移到治病救人上来。一谈起治病,她老人家比手划脚,犹如病人就在眼前。一桩桩一件件救死扶伤的绝活和感人事迹,让夏素梅越听越感到眼前这位瘦瘦小小的老太太,的确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有苦难的人生,她有一手正骨绝技,她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医德,即使十天十夜也说不完。
两天后,素梅回到单位,她立即把罗老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写成通讯,在本县、省广播电台进行宣传报道。后又把她给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治疗骨伤的事迹,以及两位名人相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动人场面,采取纪实文学的手法,写了一篇2000余字的人物通讯《一言一语总是情》,被《商丘日报》刊登在周末版头版头题,并加了编者按。该文不仅被评为《商丘日报》优秀稿件,还被推荐到《老人春秋》发表。所有这些,夏素梅觉得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因为老人一生治病救人的事迹太多太多,太传奇,太感人!哪能是几篇新闻稿件所能包罗的。为此,她常常伏案静思:罗有明从小受尽人间苦难,刻苦学习,继承了罗家祖传骨伤病绝技,成了罗氏掌门人、全国知名大国医,救治病人百万例,足足能写一本书,方能展现这位大国医救死扶伤的大情怀和她高超的正骨绝技。于是她便萌发了要为老人著书立说的梦想。
作为从没涉及过文学创作的夏素梅来说,梦想是好的,但真正操作起来实在难上加难。因为她知道,创作传记体的文学作品,必须对主人翁的生平事迹进行深刻采访和挖掘。不然作品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人的材料和细节,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于是她又利用赴京出差、看病的机会,先后多次拜访了罗有明。每次相见,老人总是视她为娘家人,她视老人为亲人,娘俩无话不谈,亲如母女。在与老人接触的日日夜夜里,夏素梅认真聆听了罗有明从小谈到老,酸、辣、苦、甜一辈子。老人流泪她流泪,老人大笑她大笑。就这样一次次采访,一次次感动,不仅使夏素梅获取了大量难得的第一手材料,更使她深深感觉到此人的的确确是位伟大的巾帼女性!她医德医术感人至深,传奇色彩甚浓,应该大力弘扬,供世人学习。但当她掂起笔来创作时,心里觉得沉甸甸的:自己是位新闻记者,从没有写过文学作品,能很好地完成这部文学著作吗?她矛盾,她茫然,越想心里越没底。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夏素梅遇见了罗有明的徒弟,便向他打听罗老的身体情况,方知这位104岁的老人因患急性胰腺炎,已于2008年撒手人寰。得知此情,素梅万分悲痛而又懊悔。她认为由于自己的不自信而一拖再拖,致使在老人生前没能看到自己为她写的书。正是这种懊悔之心,促使她不再犹豫,相信自己的诚心和能力,正视自己的义务和责任,竭尽全力用心去写,定能让人们爱戴的正骨大师罗有明再现出来,鲜活起来,让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奋斗一生的伟大女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于是,她不顾退休多年,身体有病,又重新背起采访机,在女儿的陪护下,多次奔赴北京,采访罗有明的家人、朋友、徒弟、出租车司机,以及周边群众,使得主人翁的感人事迹更加充实、细致,一个有血有肉的罗有明在她面前鲜活起来……

图片

1999年4月作者夏素梅赴京采访,与罗有明合影


当时夏素梅已年近七十,身患多种疾病,没日没夜地写作,几次累倒在病床上。她一边打针吃药,一边坚持写作,整整历时3年,终于用心血和汗水创作出长达34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罗有明正骨传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该书充分展现出大国医罗有明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高尚医德,妙手回春的传奇医术,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很大反响。夏素梅一步跨入了河南省作家协会的大门,成为一名省级会员,并成为商丘市纪实文学学会理事,夏邑县纪实文学学会副会长。

图片

夏素梅旅游照


如今夏素梅已七十有七,休息调整几年后,又在创作她另外一部还没完成的长篇—《人生》(暂定)。“梅花香自苦寒来”。夏素梅之所以能由一名新闻工作者成为一名作家,老来又写出了感人的鸿篇巨制,正是因为她一生从事文字工作的磨练,加之能吃苦,有毅力,所以,这朵素洁的梅花,几经寒暑后,如今开放得愈发娇艳夺人!
祝她年老笔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奉献读者!

图片

夏素梅简历

夏素梅女,1944年生,夏邑县孔庄乡大靳庄村人。高中学历,中共党员,主任编辑(副教授级)。当过教师、电影幻灯解说员、记者、编辑、广播站站长、电台台长、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等职。
自担任广播站站长以来,广播宣传工作连续10多年名列商丘地区前茅,被县委、县政府记集体三等功一次。本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近百篇作品被评为全国、省、地区好新闻。荣获商丘地区“首届好记者”,河南省广播电视“好编辑”,中国地方广播电视“优秀记者”。被县委、县政府记个人三等功,提前晋升一级工资。
编著有《商丘广播电视优秀作品集》、长篇纪实文学《罗有明正骨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