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库网_商务红金色背景_背景编号5923454_副本.jpg

《厚重夏邑》系列之四十“父子清卿名世坊”

发表时间:2023-09-15 08:48
父子清卿名世坊
(文/东方一红)

在夏邑古城内,曾经矗立着十余座高大的青石牌坊,这些牌坊以褒扬功勋、科举及第、德政爱民,以及旌表忠孝节义等为主题。其中有一座较为瞩目的“恩荣”牌坊,立在县衙大街之上,在繁华的市井街道里格外耀眼。该牌坊为四柱三楼三门阙结构,以榫卯相连,其雕刻精美,威严壮观,各类造型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另人叹为观止。

这座牌坊就是在夏邑大地上广为人知的“父子清卿坊”,也是当朝皇帝为旌表嘉靖丁酉举人、直隶新城县、陕西同官县知县、诰赠太常寺少卿彭好古和万历辛丑进士、通政使彭端吾而下诏修建的。彭氏父子二人在朝以“清白廉吏”著称于世,为官颇有政声,因而得此朝廷“恩荣”,以彰显皇恩浩荡和家族的荣耀。


图片

传奇多故事,清卿一座坊


据清康熙三十六年《夏邑县志》记载“名世清卿坊,县治南,万历辛丑进士通政使彭端吾建”。这“父子清卿坊”确切的叫法应该称“名世清卿坊”。其中的“清卿”一词,起初来源于对北齐时期太常少卿袁聿修的敬称,后来借指清白廉洁的官吏。或许因为旌表的是彭氏父子,直接称呼“父子清卿坊”更加符合日常叫法,到了民国九年撰修县志时,便以“父子清卿坊”的名字收录其中,而民间又以牌坊上图案全都是用镂空透雕的技法雕刻而成,俗称此为“花牌坊”。

在封建社会里,牌坊的建造可不是随意而造的,也是有级别可分,其中最高级别为“御制”牌坊,直接由朝廷从国库拨出专款,以官方名义建造,这种高规格的牌坊在地方并不多见;其次是“恩荣”牌坊,这种是由朝廷提出对有功的臣民建坊旌表,并由皇帝下诏,地方官府出资而建,当然有实力的家族出资建设也是有的;“圣旨”牌坊则是因个人善行或德行高尚,由地方官府上报朝廷下旨,等同于皇帝认可而建,但建设资金一般官方不负责,大都由家族出资;还有一种是“敕命”牌坊,这类的牌坊较多,大部分是因个人某种事迹闻名乡里,表现忠孝节义之类的,由地方向上级呈报,朝廷批准同意而建造,其建设资金当然全是自己掏腰包了。

从这座牌坊顶层正中竖立的“恩荣”二字来看,当属于第二级别的牌坊,也就是朝廷为旌表有功之臣,以官方投资而建,在阳刻“恩荣”匾额的四周,龙凤盘云,精美至极。往下中间一层两面均为阴刻匾额“名世清卿”(一说“父子清卿”)四个大字,字迹苍劲有力、雄健洒脱,意蕴深长。正是这题字匾额,还衍生了一段“陈陛题字戏彭家”的民间故事来。


图片

故事中说的陈陛,也是夏邑的名门望族陈家之秀,他自幼聪明好学,文才过人,不到二十岁便中了进士,官至南京户部主事、山东右参政等职。他在朝为官两袖清风,一身傲骨。后来看不惯官场的明争暗斗,便辞官还乡,以教书度日。他写得一手好字,书法以“二王”入手,颇得王氏笔意,其落笔生辉,点点画画尽放异彩。有一天,彭家来人登门拜访陈陛,说他家主人想请先生为新建的“父子清卿”牌坊题字。得到陈陛应允后,来人领着陈陛来到彭家跨院内的书房坐定。但迟迟不见彭家主人出来接见,陈陛颇受冷落,大为不悦。于是提笔落纸,只题写“父子清”三个字,留下了一个“卿”字不写了,然后拂袖而去。彭家主人来到书房后,不见陈陛,一问已走后多时了。只见案上题字笔走龙蛇,气势磅礴,确实是难得的妙笔。但只有“父子清”三个字,于是彭家就派人再去请陈陛,陈陛则闭门不见。彭家人心想,有钱还怕找不到名家写字,结果请了几位书家妙手补写“卿”字,但与陈陛所书三个字放在一起,均黯然失色。而这时夏邑大街小巷早已传遍了彭家牌坊由陈陛题字,都想尽快一睹陈陛书法的风采。这回彭家着急了,“请又请不来,弃又弃不得”,又碍着面子真的犯愁了。就在彭家一筹莫展之时,大街上走来一个要饭花子,手拿一个“卿”字叫卖,彭家的管家得知后,立即找来要饭花子一问究竟,果然是陈陛的亲笔提字。于是就问要饭花子打算卖多少钱呢?一个穷叫花子哪见过这阵势,也不敢狮子大开口,于是就小声的说了个三十两,管家毫不犹豫的买下,与原来陈陛题写的“父子清”三个大字放在一起,果然是笔到意合,同出一辙。
原来,陈陛在彭家受到冷落后,正气愤不过,刚巧来了一个要饭花子敲门乞讨,便随手写了一个“卿”字给他,让他尽管开价叫卖。要饭花子卖完字,来到陈陛家中千恩万谢,后来依此卖字的钱当本,做了个小生意,日子也过得逐渐好起来。据传彭家牌坊上的四个字“父子清卿”虽然端庄隽秀,熠熠生辉,但那个“卿”字略小,说是陈陛先生的有意所为。

图片


但是如从志书记载为“名世清卿坊”来推敲,即使是彭家邀请陈陛题字,也应该题的是“名世清卿”,并非“父子清卿”。再说陈家这个时期也有一座高规格的“荣封三世坊”,与彭家的“名世清卿坊”遥相呼应。况且彭家与陈家均为夏邑古城内的名门望族,世代修好,也不至于如此互相戏弄。这“陈陛题字戏彭家”的故事,其真实情况不言而喻。

牌坊落成后,以设计严谨,端庄大气的姿态,雄距夏邑古城。尤其是石柱上镂空雕刻的手执刀枪剑戟的一群群武士,或单或双,或上或下,或骑马,或行走,各种姿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令人啧啧称赞。就是牌坊上的这群石武士,还闹出来一段“石武士打南京”传奇故事呢!

话说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某夜忽然被噩梦吓醒,梦中有成千上万的武士围攻南京城,人喊马叫,震耳欲聋,刀飞剑舞,蔽月遮星。守城兵勇被杀得尸横雉堞,血流遍地。直到五更时分,攻城武士方才退去不见踪影。天明之后,皇帝下旨南京城聚将点兵,结果上报不少一人。如此连着数日都是这一梦境,皇帝惶恐不安,召集满朝文武大臣议论此事,但无人能释。

有一天探卒禀报,说他在夜里尿急起床,看到南京城外有一群武士犹如天兵一样,隐隐约约往北方而去,于是就召集探卒们顺着这群武士的身影跟踪,一直跟到夏邑不见踪影了,天明找到夏邑城内,看到一座石牌坊上刻的武士犹如夜晚所见,而且多有水分渗出,好像刚刚经历过一场战斗而大汗淋漓。来人便猜疑皇帝梦中的武士夜打南京,可能是这牌坊上的石武士所为。于是面奏皇上降旨,派人把夏邑城内这座花牌坊上的石人、石马和石兽,全部打碎砸个稀巴烂。

据说皇帝的梦境还真的从此消失,石武士打南京的故事便由此传开了。


图片


彭氏多俊杰,父子写风流


这座充满传奇色彩,象征着彭氏家族荣耀的重要建筑物的石牌坊。其牌坊主人之一便是有着“爱民如子,清廉县令”之称的彭好古,他字子述,号慕洲,祖籍江西庐陵,其父彭中美举人出身,也是一位理学名儒,自幼深受家庭教育的彭好古,嘉靖十六年(1537)刚届弱冠之年就在乡试中脱颖而出高中举人。可悲的是,如此才华出众的这位彭先生,居然在赴京会试中屡屡“晕场”,而且接连十次应试是如此,按照三年一届科考推算,彭先生近三十年的光阴就这样在科考中流逝。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春,已近天命之年的彭好古在会试中依旧是名落孙山,他在一声哀叹之中,决定从此息考,便以举人的身份去吏部登记候选,不久就被幸运的遴选为真定府新城县县令。

新城距离京城不远,也是京畿要地。彭好古赴任后刻苦自勉,勤于政事。没过多久,他就发现日常生活开支吃紧,只好将随自己在任上的家小打发回原籍。并告诉他们,“都在这里开支太大了,如不乱收乱取实在难以维持生活,我实在不愿这样做,你们还是回老家过日子吧。”足见其自律自俭,廉洁的操行和高尚的品格。就在彭好古到任不久,真定府按察使檄文效仿元代水田之法,发布政令,要求民众利用新城境内白沟河水,改造旱田为水田。彭好古了解实情后,根据现状地势和时令汛期,以及当地风土民力等情况上书,详陈不可实施的理由,经过彭好古极力谏言,这种不顾自然地理条件、违背客观规律的政令得到终止。

新城这地方,有一些民田与兴州的兵田屯地疆界交错,百姓在军民地块交界之处,多得了一些盈利。这时朝中有人议论,要进行清除丈量。彭好古极力劝阻,又是持不可为的态度。他认为,实际丈量起来成本太高,不仅国家增加不了多少课税,反而会引起邻里之间相争,激发矛盾。“藏富于民,即藏富于国也”,民富即国富啊!结果彭好古招致了一些官吏们的忌恨。后来张居正执政内阁首辅推行“一条鞭法”,大括民田,一些邻里之间和兄弟之间因地田矛盾纷纷,几乎成了仇人。新城父老慨叹“谓向非彭公,此令不待今日矣。”足见彭好古真正为民所想、不谋私利的品德赢得了民心。


图片

京城有位锦衣卫指挥使,是新城县人,和当朝大学士徐阶关系不错,他让人捎话给彭好古说,“你若通过我交结徐相公,可立即跻身台省,当上大官。”彭好古马上谢绝,“我听说徐相公贤明,我若这样苟且被你引荐,他一定会认为我是给你送过礼的不肖之官,岂不被人耻笑。”还有一次,真定府一位姓侯的推官,本就是个贪图财利之人,在新城县巡行时,彭好古没有给他准备礼金,这位侯推官大人因而向时任巡抚张师载汇报,并进谗诬蔑彭好古。恰巧张师载与彭好古的姻亲湖广按察司副使杨应奇素有梁子,他就把这些恩怨迁怒于彭好古,又加上侯推官的谗言坏话,于是上疏奏请调彭好古到偏远穷僻的新安县任职。消息传出来,新城百姓一片哗然,数千百姓自发组织赴吏部请求彭好古留任新城。时任吏部尚书杨博深有感触的说,“这个新城县令彭好古果真是贤明,我调则难为县令,留则难为巡抚。”于是改彭好古调陕西同官任县令。

同官县虽比偏僻的新安县距离近些,但也是土地贫瘠,劳役繁重,世风世俗日下的小县城。嘉靖四十五年(1566)彭好古来到同官,他日劝农桑,讲经义教养,重新疏浚境内的漆、沮两条河,并加固了堤防,还力抗邻县富平饮水灌田工程的强加赋徭,百姓受益颇多。到了隆庆二年,说来也巧,和彭好古有过冲突的张师载这时转任陕西巡抚,同僚们都为彭好古捏把汗,而他则笑着答:“吾居吾官,吾尽吾职而已”。张师载到任后,果然刁难彭好古,令他盘查平凉、延安、巩昌、凤翔四府的兵马钱粮问题。彭好古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盘查四府,得顶着多大的压力,但他毫不畏惧,夏出冬归,周环三千里,登记造册,审查款项,无一丝毫差错。当彭好古将盘查结果呈报张师载时,张巡抚感叹道,“想不到我的下属竟然是如此精明能干的县令,我真后悔当初不该对彭好古有所成见。”

就在张师载准备奏请朝廷,加以重用时,彭好古却身染疾病,久治不愈,于隆庆四年(1570)病逝于同官任上。同僚为他装殓时,发现他房内仅存俸银四两,几件破衣而已。同官县民闻知,无不痛哭流涕,大家一起动手伐木为棺,同僚和上司们纷纷凑钱资助,特别是巡抚张师载更加伤心,捐款也捐的最多。在众人的合力资助下,彭好古才得以回夏邑原籍安葬。


图片

彭好古在朝为官满打满算不足五年,而且还是两地奔波,均是七品县令。但两县百姓都能为这个七品小官“去而留,没而哀”建祠祭祀,并入乡贤名宦祠永久纪念,可见彭好古在老百姓中的分量。到了后来,彭好古以其子彭端吾而贵,诰赠为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总算死后也享受了个四、五品官的待遇。时任浙江巡抚、工部尚书温纯亲自为其撰写墓志铭。清代更是有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李绂以彭好古为官事迹撰写《赠太常寺少卿彭公传》一文,至今在陕西等地仍作为学生读物,广为传颂。

虽然彭好古一生饱经风霜挫折,但在后代传承上却是佼佼者。他共生育八子,其中排行老六的就是牌坊的另外一个主人彭端吾。彭端吾字元庄,号嵩螺,是彭好古八个儿子中成就最大、官职最高的一位。明万历二十年(1592)乙酉高中省魁,也就是举人中的第一名,至二十九年(1601)登辛丑科进士,初授中书舍人,考选山西道监察御史,先后巡按两淮盐政、漕运,升任光禄太常寺少卿,通政使司右通政使。他继承其父遗志,清正贤达,终究成为一代名臣鸿儒,被称为“真御史”。彭端吾历官三十年,而其父彭好古则是科考了三十年,这一点比他老爸幸运多了。

万历三十七年(1609),彭端吾奉命按察两准盐政。当时盐务纲纪败坏,商务凋敝异常。彭端吾到后,宽恤商者,招徕商客,疏理有关政策,废除不合理的禁令。而后他又下令严查私贩,重用廉洁的贤能,将一些管理市场的黑心役吏们绳之于法,彻底让不法人员绝迹于两淮。很快盐业交易市场稳定融通正常了。同时他还开辟讲堂,增建学舍,加强人文思想教育,读书学习的诵读之声不绝。他常常讲,“国家以盐为屯,因末敦本,农诸塞与士诸胶一也,安见正谊明道之非以阜财者?”后来彭端吾又奉命视察漕运,当时正值总漕大臣谢柄当权,各类条纲松松垮垮,积压文牍较多,船只也是无所事事,停堵河道。时间迫急,彭端吾乘驾单船出没于漕运河道的惊涛之中,手挥鞭算,连天加夜进行监督查办,漕运河道才得以畅通。


图片


万历四十年(1612)漕运事务刚刚结束,四川的建昌以南一带倮倮贵族发动叛乱,彭端吾又立马驱车到达蜀地,他深知敌情叵测,而且众议多是些畏惧恫喝和安抚之类的说法。是安抚还是剿灭,彭端吾一旦决策错误,将是无法挽回的局面,他顶住众人的压力,奋然向朝廷请命,推荐大中丞吴用先、大将军刘延二人统领,一举剿灭乱党。回朝后,本应该论功擢升为京卿,以表彰他的政绩。但由于平时他在朝直言敢谏,多次上书抗言时事,出入讽议,无所回避。引起了一些权臣们的咬牙痛恨,又加上一些当初因持保全状态的权要们,嫉妒而生报复之心,多奏本说其坏话。结果不仅没有升职加薪,不久还又因事被贬谪回了原籍。明光宗即位后,感念彭端吾旧功,下诏请他回京。当时彭端吾正在田间劳作,接到圣旨后遂入京,被授光禄寺、太常寺少卿,后来又擢升为纳言,也就是三品官了,以补偿他以前没有得到的待遇。
彭端吾除从政之外,还积极著书立说,有《西台谏草》、《盐曹二志》、《漕志》、《平猓全书》等行世。他在所著《彭氏家训》中这样写道,“父母只恐儿子有病,做不好底人,此念时时不放。子亦肯时时不放,保此身以安父母心,做好人以继父母志,便是至孝。”、“人得意骄矜,我犹如是,无变态也;人失意委靡,我犹如是,不低眉也,善处得失者,其气局宽舒,到底自有成就。”他甚至认为“有讽喻我者,必其爱我之甚,不置我于度外者,当和颜以受之。彼乐与言,我得实益。”彭端吾所著家训篇幅不长,但语言精练,富含对人生的真知灼见。其去逝后,明朝后期要臣、著名书画大家董其昌为其撰写墓志,以表其功德。

图片


悠悠往事,欲说还休。夏邑每一处存留的古迹都饱含厚重的历史渊源,每一座消失的牌坊也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佳话。且看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城,如今与四围的湖光相依相伴,朝迎日出,暮对日落,静静地守候着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幻。

岁月的跌宕,已将几百年前为官清廉的彭家父子和这座“名世清卿”牌坊永远定格在记忆里,留给人们茶余饭后,依然在讲述夏邑这块土地上曾经过往的历史。


【作者简介】
    东方一红,本名李萧林,字亦耕。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商丘市作协、书协、摄协会员、理事,夏邑县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县政协特聘文史研究员,2020年被授予商丘市“杰出文艺人才奖”。业余爱好摄影、书法、诗词、文学等,知名摄影家、作家、诗人。
QQ/微信:273361666
电子信箱:dfyh2466@163.com